如今,網購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隨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跨境電商業務也迅速崛起,開啟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重構的序幕。3月28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發布的《數字平臺助力中小企業參與全球供應鏈競爭》報告稱,數字化國際供應鏈時代正加速到來。
近年來,全球跨境B2B模式快速發展,并成為跨境電子商務的主體。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際貿易與供應鏈遭遇嚴重沖擊,但跨境B2B卻呈逆勢增長。報告預計,到2025年,全球有近八成的B2B交易轉向線上。
我國在這場跨境電商的數字革命中占得先機。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B2B市場規模約占整體跨境電商市場的72.8%,其中跨境進口占28.9%,跨境出口約占71.1%,跨境出口B2B電商市場規模超3萬億元。預計2021年至2025年,中國跨境電商B2B市場會以25%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到13.9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報告提到,傳統國際貿易中,商品、技術、資金等要素流動主要集中在大型企業之間。然而,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貿易以及國際分工的門檻被降低,中小企業可以更加廣泛地參與全球貿易與國際供應鏈合作。
近年來,在政策驅動、需求驅動與供應鏈驅動的牽引下,我國中小企業參與國際供應鏈呈現積極的增長態勢。需要明確的是,中小企業不但可以利用跨境電商平臺或數字平臺將產品銷往更廣闊的市場,還能借平臺進行跨境采購,為全球買家提供多樣化的“本地制造”和定制服務,成為全球供應鏈競爭的重要參與者。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王一鳴表示,當前,數字平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數字化智能技術,集成外貿供應鏈各環節數據,提升中小企業智能化、個性化、定制化生產能力,最終形成了新業態驅動、大數據支撐、網絡化共享、智能化協作的供應鏈體系,從而在更大范圍內形成了數字驅動的新型國際供應鏈和價值鏈。
得益于國家宏觀政策紅利以及業態模式的創新,以阿里巴巴國際站等為代表的數字平臺,通過不斷完善數字化跨境服務貿易與全鏈路跨境供應鏈體系,支持中國貿易數字化。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借助數字平臺,投身跨境電商經營多國市場,正成為B2B跨境供應鏈的中堅力量。
通過實踐可以看出,數字化平臺對中國制造出口產品附加值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助推產業向價值鏈上游攀升,增強了中小企業產業鏈供應鏈效率與韌性。
然而,由于跨境供應鏈環節中仍存在諸多瓶頸與堵點,大大增加了中小企業貿易成本,阻礙了全球普惠貿易進一步拓展。同時,中小企業跨境國際供應鏈的小單化、多頻次的交易特點給各國海關和政府監管帶來一系列挑戰。
報告指出,數字化國際供應鏈將是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節點,以及推動貿易數字化轉型的主要推動力,需要更多的戰略指引與政策支持。建議應著力拓展數字國際供應鏈全球戰略布局,加大中小企業融入數字供應鏈體系的政策支撐,加緊制定持續優化數字國際供應鏈的政策,積極引領形成全球數字供應鏈與經貿規則新框架。(作者:路琦)